培養孩子“亮劍”精神
學會自信、堅強 懂得惜福、感恩
18165409066 18066769736
培養孩子“亮劍”精神
學會自信、堅強 懂得惜福、感恩
總公司地址:
中國四川天府新區天府總部商務區漢州路中交國際中心
西安分公司地址:
西安市小寨西路98號皇家公館
西安分公司聯系電話:
029-89325189 18165409066
24小時咨詢熱線:
唐老師:18165409066
別忘了你也曾是孩子
[亮劍教育集團] 發布時間:2024-08-22 09:29
今年三月,乍暖還寒。我從爸媽家出門去附近辦事,借他們的自行車騎。剛出門有冷風吹過,想起忘了戴手套,于是回家,看到鑰匙柜上扔著爸爸平日干粗活時帶的白色粗線手套,想都沒想就拿走了。
于是,我就這樣穿著必須小心干洗的優雅的墨綠色美麗諾羊絨大衣,帶著爸爸的斑駁農民工同款手套,悍然出門了。一路走,一路不停的把手套拉上來,塞進袖子里,因為它已經很舊,質量變得很懈,總是自己褪到手掌。
在電梯的鏡子里看到自己,覺得很可笑,這兩件不太可能出現在一個人身上的單品,居然被我如此“和諧”的搭配在一起,這在我生孩子之前,是無法想象的。把“手套”的功能,很簡單的還原為“保暖”,忽略任何其他附加價值,這也是一種“返璞歸真”吧。
騎著自行車上街,太陽照在我的粗線手套上,那一剎那,我忽然笑了。
我想起了26年前的自己。那一天,也是這樣乍暖還寒的三月天,也是這樣的燦爛陽光,我也是這樣的騎在車上,戴著一副舊手套。
那年我13歲。初一。我那時候的男朋友(好吧,我承認文藝女青年戀愛實踐開始的早,那時候的早戀也不過就是不執手的相看)的生日是在三月,所以我們約好一起出去——當然,這是不會跟家里人說的,只是告訴他們我要出去玩。
我出家門,騎上自行車要走,爸爸追出來。我心想,“壞了”!
沒想到爸爸并沒攔我,只是把我的紅色線手套遞過來說,外面冷,騎車戴上手套。
那副手套是我故意留在家里沒戴出來的,已經很舊了不說,而且好幾個手指的指尖都磨出了破洞,露出手指肚,特別難看。我為了“約會”,精心打扮了一番,怎么能讓這一副手套破壞整體感覺呢?
“我不冷?!蔽液敛华q豫的拒絕了,雖然一陣寒風吹過。
“讓你帶上你就帶上”,爸爸堅持著。
“我不想帶”。我覺得那付手套好丟臉,如果我帶了,整個人的形象都毀了。
“不帶手套不許走,這么冷的天騎車怎么能不帶手套?”爸爸堅持著。
眼看時間要到了,我賭氣搶過那副手套,看都不想多看一眼,胡亂的套在手上。三四個肉色的手指頭尖臊眉耷眼的從手套里頂出來,一副倒霉相。
“我走了”。我頭也不回的騎上車。
出了爸爸的視線范圍,我就停車下來了。
“就算是手凍僵了,也不能讓這副手套破壞我的形象?!?/span>
我迅速把手套摘下來,團成一團,卻不知道藏在哪里:我沒帶包,也沒穿大衣。塞在褲兜里面太鼓了不好看,扔在車筐里面的話——萬一被對方看到,好奇問我為什么不戴,豈不是更沒面子。
我用間諜放情報的眼光找來找去,終把它們藏在了自行車座位底下。必須放穩妥,不能丟。因為回家的時候,顯然還是要先戴上手套再進門的。
那一天見面的內容和過程,我已經完全不記得了。但是一直記得當時覺得破洞手套帶來的丟臉的感覺,跟男生見面時想要呈現的的感覺,還有,手真的很冷。
26年后的今天,我在做親子教育的工作。當我有一次和工作坊上的媽媽們談到,父母對孩子著裝問題的干涉時,一位媽媽提到,她在青春期的時候,穿破洞牛仔褲,松糕鞋,遭到爸爸的強烈反對,不僅諷刺謾罵,還有強令禁止。
“有用么?”我問。
“我把衣服帶著,到了學校就換。回家再換回去,他看不見?!蹦俏粙寢屨f。
“爸爸可能不太理解這是當時的‘時尚’ ”。我說。
“其實爸爸忘了,他上學的時候也曾經這樣,”那位媽媽沉浸在往事中,動情的給我講,“我奶奶說,我爸小時候家里特別特別窮,給我爸的伙食費根本不夠吃飽。我爸上中學的時候特別想要一件當時流行的男士背心,其實就是一件非常簡單的跨欄背心,但是那也遠遠超過家里能支付的價格。畢竟,家里是不會輕易給孩子買新衣服的。所以我爸就每天早飯只吃饅頭喝水,中午飯不吃,就這樣偷偷攢了兩個月,才買了一件。這時候天氣都已經冷了,快穿不上這樣的背心了?!?/span>
后來呢?”
“我爸把這件衣服穿回家,被我奶奶好一頓罵,差點給他撕了?!?/span>
“爸爸為什么那么想要這件衣服呢?”
“想好看啊,酷,帥!就跟我當年想穿破洞牛仔褲和松糕鞋一樣?。 蹦俏粙寢尯鋈挥悬c黯然,搖搖頭說,“可惜爸爸忘了,他當年也曾經追求過‘時尚’?!?/span>
有的時候,當我們長的足夠大,我們會忘了,自己曾經“小”過。
每個大人,都曾經是小孩。
我們忘了自己青春期的時候,是多么的敏感,執著。愛惜眼睛的一樣的在乎自己在外人面前的形象
我們忘了自己上小學的時候,拿到低分考卷時回家的恐懼。甚至有時會偷偷模仿家長簽字。
我們忘了我們有時候就是會忽然特別不想去幼兒園,甚至沒有什么“拿得出手”的理由。如果媽媽能允許我們“在沒有生病的情況下”不去幼兒園,哪怕只有一次,我們該多么開心?。?/span>
我們忘了自己曾經去商場看到特別喜歡的玩具,如果能擁有一般會在小朋友面前特別驕傲。但是家里人不肯買還罵我們不懂事,甚至不讓我們哭的時候,心里的委屈和憤怒。
我們忘了自己多喜歡下雨之后用小腳踩水,看著水花飛濺,那種興奮溢于言表,完全不會在乎衣服是不是弄臟。
現在, 我們對孩子做的那些事,可能正是曾經讓小時候的我們感到難過和憤怒的。
而現在我們的孩子在做的事,可能正是我們小時候同樣做過的。
但是在我們眼里,他們“叛逆,淘氣,不聽話,撒謊”。
我想起一次課程上,一個媽媽問我:“兩歲的孩子總是故意跟家長作對,怎么辦?”
我問她“故意作對有什么具體表現?”
她說,“孩子想要東西的拿不到就大叫,如果大人給的不是他要的,就哭。把他手里的玩具拿走也哭,尖叫。
我說,“孩子想要東西,所以會叫,當他還不會很好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時候,只能大叫。如果大人給的不是他要的,他不滿意,所以會哭,這是在告訴你給的不對。你把他喜歡的東西從他手里拿走,他不開心,所以會哭。這只是表達自己的正常感情。
讓我們心里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,我們會對孩子有更多理解。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因為特定的原因,不去滿足孩子的要求,但是至少,可以更加理解他的感受,不去批評他因此產生的負面情緒。
當我們給了更多理解,孩子也會回報我們更多的配合。
大人和孩子,并不是兩個對立的陣營。
而是同一個人,身處在不同時期的人生階段。
每個大人心里都有個孩子,每個孩子以后也都會成為大人。
這是一個首尾相接的圓。理解是相互的,愛是流動的。
當我們心里有個一個能懂得孩子的孩子,孩子眼中就有了一個讓他喜歡的大人的榜樣。
當他發自內心的喜歡我們,想要成為我們的時候,教育還會是一件困難的事么?